您的位置:首頁 >科技 >

NASA科學家們解開火星“蜘蛛”之謎:源自干冰升華

2024-09-19 14:29:53    來源:網易科技

9月19日消息,科學家們現在已經了解了火星地殼中的“蜘蛛狀地形”(araneiform terrain)可能是如何形成的。美國宇航局(NASA)在實驗室中重現了這些構造的形成過程。

2003年,科學家們首次在研究來自火星軌道飛行器的圖像時,發現了這些蜘蛛狀的地貌特征,稱為“蜘蛛形地形”。不過,這些地貌要比真實的蜘蛛大得多,最長可以延伸超過800米,并且擁有數百條“腿”。

像火星上的許多現象一樣,科學家起初并不清楚這些蜘蛛形地形是如何形成的。但一種主流理論認為,這與二氧化碳冰(即干冰)有關。最近,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JPL)的研究人員證實了這一理論。他們花了五年時間,試圖在實驗室中重現這種地貌。

研究人員使用噴氣推進實驗室的液氮冷卻測試艙,稱為“冰環境真空模擬測試臺”(DUSTIE),來創造模擬的火星環境。

他們將DUSTIE設定為火星極地的溫度和氣壓條件,然后將二氧化碳氣體冷卻并凝結成二氧化碳冰,覆蓋在火星土壤模擬物上。接下來,他們加熱二氧化碳冰,直到它裂開,釋放出一股二氧化碳氣體,并在火星土壤模擬物中留下蜘蛛狀的地形。這個實驗結果讓研究人員感到意外。

“那是一個周五晚上,實驗室主管聽到我尖叫后沖了進來,”JPL科學家勞倫·麥基恩(Lauren McKeown)在一份聲明中說,“她以為發生了什么事故。”

這個實驗中,二氧化碳冰形成蜘蛛狀裂縫的過程被稱為“凱弗模型”(Kieffer model)。在火星寒冷的冬季,土壤中會形成二氧化碳冰。到了春天,陽光加熱了土壤,熱量被土壤吸收,與土壤接觸的二氧化碳冰不經過液體融化階段,直接升華成二氧化碳氣體。根據NASA的說法,這與干冰“冒煙”的機制相同。氣體積聚,最終從土壤中噴發出來,在火星表面留下類似蜘蛛狀的裂痕。

雖然科學家現在知道了蜘蛛形地形的形成過程,但他們仍將繼續進行實驗,以解答更多關于這種火星地質結構的問題。例如,為什么這種地形只出現在火星的特定區域?所以,他們還將繼續在DUSTIE艙中進行進一步的實驗。

研究團隊的這項研究已發表在《行星科學雜志》(The Planetary Science Journal)上。(辰辰)

標簽:

精彩閱讀

創新科技助力網絡安全——2024年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網絡安全博覽會側記

唐絲Tangcell?對話“新形勢下的綠色生活“

空調業緊抓機遇增后勁

增進信任激發網絡零售潛能

中國建成全球規模最大、覆蓋最廣、性能優越的網絡基礎設施

5G應用為云南旅游業注入新動能

安徽工業軟件企業攻克多項核心技術

數字化交付平臺如何將物理工廠“上云”?

中秋假期電子消費市場熱度攀升 銀行借勢加大信用卡業務營銷力度

半導體行業持續復蘇 產業鏈上市公司搶抓機遇謀發展

數據產業動能澎湃

創新科技助力網絡安全

世界海拔最高北斗探空站建成啟用

婁底市冷水江市消防救援大隊開展電動車火災隱患排查整治行動

“遇見˙瓊山好物行”直播9月19日開啟,瓊山味道等你來品

黨員干部中秋堅守鄉鎮一線恢復村容村貌

工行海南省分行開展“一部門一企對一鎮”幫扶慰問活動

“摩羯”超強臺風災后 全力以赴抓好恢復重建

海南省教育廳攜手郵儲銀行海南省分行馳援文昌潭牛鎮

風雨之后,全力以“復” 海南銀行按下災后重建復工復產“加速鍵”

推政策下鄉,送福利入戶 保亭舉行以舊換新政策解讀會

體育+研學,奏響融合發展新樂章

推出臺風“摩羯”災后重建十項金融措施

湖南開展專項行動保護候鳥

南水北調中線累計向天津調水超百億立方米

這里有一群“蜘蛛俠”——海南文昌電力搶修一線見聞

安徽九華山:云海翻涌 壯美如畫

國產新能源汽車點靚金秋車展

非洲小伙“尋樓記”:榫卯間讀懂中國

玉兔二號來送“禮”、“空天兔”撥出長途電話!這個中秋月球有點忙

大國糧倉根基穩固

38.71億、46.7億、104億……數字背后盡顯中秋假期消費活力

中秋假期交通出行平穩安全有序 各地各部門多舉措保障旅客便利出行

秋糧穩產 魚蝦滿倉 金秋時節各地豐收又增收

中國如何走向世界經濟舞臺中央?

水、電、通信、交通等逐步恢復……臺風過后,各地有序恢復生產生活

1至8月份中歐班列開行13056列 發送貨物139.9萬標箱

這個中秋假期大家都愛去哪兒玩 大數據盤點熱門目的地

延安蘋果產業煥新生 成老區人民致富“金蘋果”

當個“數字游民”怎么樣

山洪撕裂的小鎮在慢慢恢復

珠海:三千“青春合伙人”暑期浸潤鄉村

十五載樹立中國網球賽事標桿 牽手品牌打造合作成功典范

雙羽天下客 首聚鳳凰城

2024澳門林丹杯圓滿落幕 澳門辦賽獲奧運獎牌得主肯定

二十六載春華秋實,曙光周年慶典暨農效利新品鉅惠雙節上市

“民生之語”與“愛滿中華”——全國人民的幸福之音!

歐洲LSI SILDERMA與健之佳達成在華獨家戰略合作

讓互聯網更好造福人民

興化發現江淮東部最早新石器遺址

人工智能為美術創作打開新空間

中外聯合研究團隊解碼海洋微生物“基因寶藏”

如何讓人工智能實現認知正義

主食為何大多來自禾本科?

“蛟龍號”順利完成深海羽流絮凝實驗

青藤之戀榮獲OPPO“至美獎”

火眼金睛!清華大學團隊研發新型超級顯微鏡

緩解“呼吸之痛” 慢阻肺病納入基本公衛服務項目

中國空間站將在軌運營10年以上,出艙維修難在哪兒?

貴陽發現多株極危物種“貴州山核桃”

眾傳易聯:打造一站式企業品牌營銷服務平臺

北京亦莊機器人產業聚鏈成勢

用好數字技術為基層減負

讓互聯網更好造福人民

2024年服貿會:科技感十足“潮”有料

向新的勢能在這里匯聚

付費閱讀、免費閱讀:技術迭代下的網文生產機制變革

“質效領先,數智引領,創新驅動” 韻達亮相2024中國服貿會

解鎖云端觀光新體驗 首架國產載人飛艇交付

國家防總針對江蘇啟動防汛防臺風四級應急響應

2024澳門林丹杯揭幕-體育是融合發展的橋梁

安徽合肥市肥東縣發生3.9級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發展現代物流,沂蒙老區蹚出富民新路

相關部門負責人解讀——漸進式延遲退休如何推進

“洋悟空”扛金箍棒打卡中國古建 也有“八十一難”

中央氣象臺發布臺風黃色預警

越癢越撓,越撓越癢……如何遠離這種惱人的皮膚病 | 科普時間

梅龍高鐵開通前夕 他們徹夜檢修為動車組保駕護航

2024年南寧·東盟人才交流活動月開幕

陜西:中國奧運健兒進校園分享拼搏歷程

廚房管道漏水被收9000元維修費?家庭維修亂象調查

浙江衢州發現迄今世界最早稻田 距今約9300年至8000年

福建省新聯會新農人分會成立

2024現代科技館體系聯合行動舉辦“同上一堂科學課”主題科普活動

中國“雜技之鄉”的“洋學生”:融于身體的是藝術也是文化

東湖評論:用長江文化藝術之花妝點新時代的千里江山圖

鄂爾多斯大路鎮:黃河岸邊的美麗鄉村新畫卷

文化中國行丨新疆伊犁六星街:百年文化沉淀 感受和合之美

文化中國行丨新疆庫車龜茲小巷:漫步南疆“小巷” 品味“龜茲”華章

奮進強國路 闊步新征程丨“千年瓷都”掀起創新潮

“各民族同胞團結一心!”——西藏阿里地區學校教育見聞

全國科普日丨中國人在極地,了不起的40年!

聚焦史前和夏文化 “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發布

2024年全國秋季旅游宣傳推廣活動推出星空觀賞地等旅游產品

制造業向“新”而行 激發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奮進強國路 闊步新征程·老區行丨河北阜平:牢記囑托推進鄉村全面振興

動能澎湃 “數”讀75年來中國服務業煥“新”發展

中秋用得上!9種月餅餡兒9句吉祥話

聯播一瞬帶你看 黃河壺口瀑布迎來最佳觀賞期

中秋將至 “菜籃子”供應充足、價格總體穩定

焦點訪談:綠色發展 中國動力

再寫俠者故事 中國銀聯打破中法文化次元壁

京東企業業務攜手公益機構 助力海南文昌災后重建、復產復工

比亞迪員工總數已經突破90萬

智能科技,全系標配,一汽-大眾探岳讓中秋愜意出行盡在掌握

極越07挑戰無圖水上智駕,新車上市48小時訂單破5000+

20萬元的極越07,能打嗎?

領克09五座版正式上市 限時售價21.28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