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資訊 >

從“靠天吃飯”到“知天而作”

2024-10-23 09:31:34    來源:今日熱點網

來源:南方都市報  平安產險浙江分公司

稻作興旺帶來了人丁興旺,作為中國人續命養身的第一大主糧,水稻種植對國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作為人口最多的世界級灣區都市群,粵港澳大灣區也成為農業科技的“試驗田”。日前,南都灣財社記者探訪了位于廣東省江門市西部的平安智慧農業——恩平水稻產業示范基地,恩平是中國絲苗米之鄉,這里剛打響了水稻高產栽培與安全種植的開門紅。

置身于大灣區的“糧倉”,“金融+科技+服務”釋放了對三農工作提質增效的“化學效應”。在江門市農業農村局、恩平市人民政府、恩平市農業農村局指導下,平安產險江門中心支公司投入真金白銀,以智慧設施投放、數字技術支持、人工智能監測的手段打造恩平AI農業產業大數據臺,通過萬畝農業公園稻田數智臺建設,以新質生產力重構農業領域生產關系,擺脫“靠天吃飯”的不確定性,助力農業高質量發展,護航“灣區糧倉”。

增收穩產 稻花香里說豐年 打造恩平AI農業產業大數據

近年來,全球氣候變化,導致高溫熱害、寒潮凍害、雨澇漬害等極端天氣頻發,進一步增加了農業生產的風險性。

萬畝良田,影影綽綽。任何風吹草動,都難逃農業科技的“火眼金睛”。記者在走訪中獲悉,平安產險江門中心洞察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需求,勇于創新、跑通種養兩類“智慧生產管理”服務模式,積極探索“科技+服務+保險”的新模式,打造了恩平AI農業產業大數據臺,包括恩小氧AI助手和AI洞察、6座智能監測站(恩城2座,沙湖、牛江、良西、橫陂各1座)以及1套大數據臺,極大提升了恩平農業局的信息化和科技水平。

平市穗禾農業有限公司的鄺偉洪,就是平安智慧農業的受益者之一。

“通過這個臺,我人在家里,但是可以在手機上直接看到田地里面的溫度、水分。面對蟲害,如果不懂這是什么病、該噴什么藥,我可以直接在手機上拍個圖片,傳給臺上的專家,專家會給我分析打什么藥、藥哪里有賣,非常方便?!编梻ズ榻榻B。

作為廣東省內第一個水稻品類AI應用,恩小氧AI助手利用大數據模型分析和語言圖譜識別技術,集合了多種應用場景和服務,包括園區管理、種植技術、農資服務、飛防服務、保險服務等,為農戶、政府、農資、農服等各單位提供全面服務,簡化行政流程。

而發揮科技熱度的,則是來自硬核設備的加持。來到田間,與鄉野風情格格不入的一套設備吸引了大家的注意。根據平安產險恩平支公司的負責人甄榮光介紹,這是一套價值20萬左右的物聯網傳感器?!八鼘iT針對這片區域的稻田,應用于指導水稻種植業的生產和經營。設備每15分鐘采集一次數據,這個數據將記錄到數據庫,農戶包括農業部門都可以在移動端進行實時查詢。”甄榮光在田間娓娓道來。甄榮光說,設備自今年1月份落成啟用至今,已成功防治兩次稻飛虱的蟲害影響。

當農戶遇到種植困擾,比如怎么保株控蟲、如何做好防災準備等,還可以使用恩小氧AI助手“一鍵”給出解答。對于那些AI無法解析的復雜農情,這個臺聯動華南農業大學冼繼東教授的團隊,為稻農提供包括蟲害模型分析、綠色防控技術、農情勘察、技術培訓在內的專業指導。農民可以向臺上的專家拍照留言發送問題,動動手指即可獲得農技指導、種植管理、蟲害防治、防災減損等“量身定制”的方案。

旁白:作為新時代的農民,鄺偉洪坦言,這套組合拳為他每畝稻田至少增產增收50公斤?!暗净ㄏ憷镎f豐年”的故事里,平添了幾分科技魅力。

農險擴面 散作千溪“便”萬家 自主研發業內首個農戶端服務

2008年初的那一場凍雨,依然讓水產養殖戶伍浩云心有余悸,她百畝池塘里的鯧魚幾乎“全軍覆沒”。每到驚蟄節氣,云姐又要提心吊膽。她說,魚最怕高溫,春夏交接氣壓變化強烈時候,池塘容易缺氧,也是魚兒的“危險時刻”。

鄺偉洪同樣有驚心動魄的時候。他回憶道,“以前沒有買保險,遇到比較多的問題,就是干旱和蟲害。損失最嚴重的時候,一次虧了將近一二十萬?!痹诙?span id="wqyqgek" class="keyword">平AI農業產業大數據臺推出前,面對極端天氣造成的經濟損失,恩平市的稻農只能自負盈虧,甚至需要通過向親戚朋友舉債的方式來渡過生產經營上的難關。

面對農戶們的苦衷,平安產險深刻意識到,農業保險在分散農業生產經營風險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記者注意到,盡管經過多年市場教育,農民風險意識逐步提高,保險參與面不斷擴大,但是在農業保險的落地過程中,還面臨著深度不足、覆蓋不全等問題。如何以科技之刃破局?平安以“科技+服務+保險”模式為抓手,自主研發業內首個農戶端服務臺——平安“愛農寶”APP,通過APP將地方政府惠農政策精準推送至農戶,打通惠農政策“最后一公里”。

記者在體驗中也看到,作為業內首個面向農戶的APP客戶端,“愛農寶”實現了農戶線上自助投保、智能驗標、線上報案和智能閃賠,農戶可以在線上自助驗標、自助繳費,為農戶帶來實時的氣象、病蟲害預警、農資價格行情數據,提供了省時便捷的農險服務。

“最早買平安保險是在去年,今年投過好幾次,3到4月春夏交際時投過,9月臺風季投過。這次的‘摩羯’的理賠申請已經通過了?!蔽楹圃聘嬖V記者,稻田養魚不分家,她在基地內擁有面積40畝的魚塘,其魚種以草魚為主,搭配羅非魚,畝產量高達3000斤。

伍浩云從事養殖業的時間已逾二十年。以前遇到天災,她只能自己兜底。這種情況從去年開始改變。平安產險恩平支公司的業務員在了解到需求后直接上門,為伍浩云等水產養殖戶提供了精準化、定制化的金融服務。通過AI大數據臺,養殖戶可以隨時隨地了解到魚塘水質、溶氧量、水溫、pH值、營養度等關鍵參數,遇到風險或問題時,后臺還會及時來電提醒,以科技賦能的方式為水產養殖提供了新的保障機制;同時,平安產險通過搭建風險監測系統,將不可量化的水下魚類資產可視化,使得開發出符合市場需求的水產養殖保險產品成為可能。

旁白:數字是農戶們的內心共鳴。截至2024年5月,“愛農寶”服務線上農戶超50萬,自助繳費功能上線3個月繳費總金額突破1億元,推送16.2萬次有效農業氣象災害預警,遠程免費問診近5000人次,推動農戶從“靠天吃飯”到“知天而作”的轉變。

真金白銀 隴畝豐盈滿家喜 小額案件最快10分鐘自動理算到戶

如果農場遭遇天災,只要拍一張照片上傳,就能直接申請理賠——照片其實大有乾坤,因為背后嵌入了拍攝地的經緯度和時間,讓理賠有了核心依據。

今年4月,廣東中北部地區出現強對流天氣和持續性強降雨過程。在清遠市清新區,飼料桂花魚養殖戶陳先生向平安產險清遠中心支部報案,客戶陳先生稱其魚塘因暴雨天氣造成較重損失,接到報案后,平安產險清遠中支開通綠色通道,第一時間采取快速預賠方案,解農戶所需,預賠款4.26萬元當天已預賠至客戶賬戶,快速協助農戶實現復工復產。這是平安產險強化金融賦能助力鄉村振興的一次生動實踐。

眾所周知,農業生產經營的高風險性,決定了農業保險的高賠付率。然而,由于查勘、定損、理賠等環節流程煩瑣,容易引發農戶和保險機構之間的意見糾紛,許多保險機構承保積極性不足。平安產險江門中心洞察此番“堵點”,以科技賦能,自主研發了長勢監測、災害預警、風險減量(研發中)、區間估損、拍照估產等五大模型,通過接入實時氣象與衛星遙感數據,并結合實地測產修正,可實現自動完成農作物、水產品的損失區間劃分、損失面積核定、損失程度測算。如遇天災,農戶可以線上自助辦理,避免人工等待,通過上傳照片的方式一鍵報案,小額案件可快速賠付,最快10分鐘內自動理算到戶,真正做到應賠盡賠,讓農戶受益。

“如果魚塘遭遇災情,我們只用拍照片上傳APP。拍的照片右下角自帶水印,顯示了照片的拍攝時間、地點和經緯度,臺會根據照片信息自動定損,能賠好幾千塊錢,我們養殖戶遭遇損失也有人兜底了?!本嚯x清遠200公里外的恩平,伍浩云對“愛農寶”的定損和理賠功能贊不絕口。

近日,超強臺風“摩羯”在我國東南沿海地區登陸,使得海南、廣東等地的農作物受損嚴重。在極端天災面前,平安產險用實際行動踐行初心,發揮保險業經濟補償的“補血”功能,為農戶織起“安全網”、撐起“保護傘”。自9月3日起,平安通過“愛農寶”APP及時推送臺風災害預警信息及防災指引,累計發布線上預警信息約8萬條,防災信息直接觸達海南、廣東、廣西等地超3.5萬農戶。截至9月9日8時,平安產險共計接到客戶報案19594筆,預估理賠金額超2億。

旁白:“現在購買了平安的保險,我就可以放心投入到生產經營當中,不至于再害怕虧本了。”鄺偉洪對未來發展充滿信心。

行業觀察:金融創新釋放 鄉村振興新動能

一“稻”一世界,科技見未來。農業保險是現代農業生產經營體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和手段。長期以來,平安產險堅持以“科技+服務+保險”模式為抓手,通過科技創新,賦能恩平水稻種植業提質增效、農戶風險抵御能力提升,通過因地制宜的“保、防、救、賠”一體化農業產業風險減量體系,實現了產前增信融資、產中科技賦能、產后臺協銷,為地方政府、農戶提供省心、省時又省錢的服務,助推農業產業現代化和鄉村振興,使得萬千家農戶都能享受“平安”。

【來源:平安產險浙江分公司】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標簽:

精彩閱讀

湖南江永發展優質水果產業富民

湖南新田煙稻輪作既穩“糧袋子”又鼓“錢袋子”

第七屆全國鐵道行業職業技能大賽在武漢開幕

國家統計局:全年糧食有望再獲豐收

前三季度中國居民收入增速“跑贏”GDP

萬開達高速公路漆樹梁大橋貫通

候鳥舞翩躚繪就秋日活力畫卷 生態治理顯成效共建美麗中國

報銷不用打印車票了!我國鐵路客運將全面推廣使用電子發票

邊民互市“熱”、口岸經濟“活” “蒸蒸日上”的跨境貿易繪就興邊富民畫卷

青潮啟新象,白楊正當潮——杭州又一新地標亮相

長江流域全面進入枯水期

【數說經濟】抓好城市“里子”工程建設

強化協同破解異地養老難

上海跨國公司地區總部達998家

第三屆粵港澳大灣區服務貿易大會港澳會場舉行 延續一會三地精彩 開啟灣區盛會序幕

保供穩價進行時 云天化擔牢國企責任

提供多場景情緒價值 東風風神L7亮相2024世界智能網聯汽車大會

解鎖中東北非市場:Flat Ads通過效果營銷賦能企業高效增長

從藝術展覽看民族文化自信與未來

人民日報點贊金領冠,紀錄片《超凡奶粉在中國》講述中國母嬰營養發展史

一口氣新增兩千多碩博點,研究生會激增嗎?

秋風漸涼 心血管病患者“多管齊下”護健康

秋糧有望再獲豐收!主產區3億噸倉容可滿足農民售糧需求

報名排長隊課程被“秒殺” 老年大學緣何“一位難求”

中新真探:晚上睡不著是因為白天碳水攝入不夠嗎?

商務部:家電以舊換新購買人數突破1000萬人

出口貨物鐵公多式聯運業務模式落地新疆

山東打造“創業齊魯”品牌 扶持創業30萬人以上

探索快餐業發展新模式

逛店成為一種休閑方式

向創新要出路 向轉型要空間

高階智駕新時代:奇瑞全球創新大會揭秘大卓智駕黑科技!

第二屆ASKO非凡設計大獎頒獎盛典圓滿舉辦!續寫明日感質生活

香港將建立國際黃金交易市場

香港擴充“高才通”大學名單 加碼“搶人才”措施

2024中國新媒體大會聚焦主流媒體系統性變革

探索太空跟我們普通人竟然有這些聯系

文化中國行丨設計下鄉、掛牌保護 讓傳統村落“住得好”“留得住”

國道218線那巴公路全線最高橋10月底將全部完工

全球連線 | “洋記者”看新疆棉田里的“科技范”

看第136屆廣交會的“新”與“心”

青春之歌丨讓文化遺產“活”得更生動

哈爾濱市:戰略性新興產業2023年營收占黑龍江省53.9%

人民論壇網評|讓文藝之花為人民綻放

守正創新推進“中醫藥+”(人民時評)

感悟湖光山色 海外華文媒體聚焦廬山西海旅游發展

金觀平:提升覆蓋全民的就業公共服務水平

四川積極探索低碳發展新路徑 發展綠色產業 守護良好生態

廣元發揚優良傳統 保護古樹名木 傳承歷史文化

廣交會引流 深圳多口岸入境外國人數量持續攀升

2023年,超七成人員無需繳納個稅

探訪中國北山高放廢物地質處置實驗室

累計頂推鋼梁約8400噸!崇啟公鐵長江大橋又迎新進展

從白手起家到走出國門 商用車行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三十而立 久久功成迪萬倫進入中國市場30周年記

多地加大補貼力度 促進汽車以舊換新

“金九”效應顯現 多項利好帶熱車市

美國輕型車銷量三季度同比微跌,已連續兩季度下滑

汽車報廢更新補貼申請超過一百二十五萬份

對華電動汽車加征關稅損害歐洲根本利益

新能源車"買車易、修車難"問題凸顯,如何破解?

躍躍御市:比亞迪創記錄 奇瑞兌現不客氣 吉利戰略轉型

新能源、新技術快速發展 商用車產業鏈愈發完善

首搭AI鷹眼純視覺方案,小鵬P7+預售20.98萬元起

“北斗”三十載 青春筑“星?!?/span>

構建公共數據資源開發利用新格局

芯片企業業績回升跡象明顯

人形機器人產業利好不斷 產業鏈上市公司積極布局

《人工智能時代新聞媒體的責任與使命》智庫報告在第六屆世界媒體峰會發布

晶華微回復半年報問詢函

機器人大腦創新中心落地成都高新區

機器人組團“上崗”智能建造更高效

人工智能治理 媒體責無旁貸

數據波動怎么解?未來走勢怎么樣?

科普丨快步走向實用的量子傳感技術

科研人員在水系鋅離子電池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突出實踐應用 中國國際飛行器設計挑戰賽總決賽開幕

美“星艦”第五次試飛 “筷子”成功回收助推器

美“星艦”第五次試飛 “筷子”成功回收助推器

我國高水平國際期刊論文數量保持世界第一

1500億元技術改造再貸款加快發放

工業和信息化部將建立全國統一、部省聯動的獨角獸企業培育體系

江蘇蘇州:最高2億元支持智能車聯網重點實驗室建設

山西50%以上煤炭產能實現智能化開采

聚焦“人工智能與媒體變革” 第六屆世界媒體峰會在新疆烏魯木齊開幕

“筷子夾火箭”回收有何重要意義

韓國新技術可“編輯”某些藥物分子的單個原子

國內首艘大型壓裂船主動力發電機組順利交付

青島市城陽區:護航“創新之花” 收獲“產業碩果”

公共數據資源授權運營實施規范公開征求意見

重大科研基礎設施開放共享成績單出爐

科學家利用人工智能發現五顆超短周期行星

我國學者研發新型復合光催化劑 可去除高濃度抗生素

河北唐山:多元化養老托起幸福夕陽紅

安徽合肥:讓青年人才與城市發展“雙向奔赴”

鄂爾多斯現代煤化工創新技術中試基地建設加速推進

用“身邊人”在“身邊地”宣講“身邊事”

精益建造助力太原機場三期改擴建工程 T3航站樓項目跑出建設“加速度”

宜賓又一現代化生態釀造工廠投入使用

選聘富民興村顧問,按下發展“快捷鍵”

以生態發展"含綠量"提升鄉村振興"含金量"

稅惠助力“小巨人”企業做成“大產業”

麗水西收費站科技治超顯成效,超限車輛管理步入新階段

稅惠為筆 繪就鄉村振興好“豐”景

“貼身式”監督 守護萬家“煙火氣”

楊松大師工作室獲評溫州市高技能人才(勞模)創新工作室

夜間集約化施工:高速公路隧道射流風機更換

“新質生產力賦能海南產業綠色化發展座談會”在澄邁成功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