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資訊 >

從 “榮耀” 盛典回溯華外同文十載:秉持 “更中國更世界”,深耕教育沃野

2025-03-03 10:39:23    來源:今日熱點網

在人工智能以前所未有的態勢席卷全球,深刻重塑社會架構與發展走向的當下,教育作為孕育未來、塑造時代脊梁的核心驅動力,無可避免地站在了革新與突破的關鍵路口。

3 月 1 日,恰逢農歷二月初二 “龍抬頭” 這一象征萬象更新、蓬勃奮進的吉祥之日,華外同文外國語學校(以下簡稱 “華外同文”)盛大開啟了意義非凡的十周年校慶活動。

這場以 “榮耀” 為主題、貫穿全天的校慶活動,絕非僅僅是對過往十年辦學崢嶸歲月與輝煌成就的簡單回溯。其承載的 “榮耀”,是對華外同文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學子及各方支持者辛勤耕耘的崇高尊重與高度認可,更是向未來教育使命豪邁邁進的激昂號角。

活動期間,學校全方位、深層次地生動詮釋了 “更中國,更世界” 辦學理念的深刻內涵,為新時代教育在 AI 時代的浪潮中破浪前行,勾勒出一幅極具前瞻性與示范性的嶄新藍圖。

(一)前沿學術開新篇,精準錨定教育新航向

上午 9 時,校慶活動在一場高規格的學術講座中正式拉開帷幕。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信息學院院長熊璋教授帶來的《AI 時代是我們的時代》講座:深入剖析了人工智能對教育及社會產生的深遠影響。華外同文秉持 “啟發潛能,培育全人” 的辦學宗旨,敏銳洞察時代趨勢,近年來積極開設 AI 編程、機器人開發等前沿課程,并成立 “AI 人工智能工作室”,將先進的教育理念切實落地,為學生開啟通往未來科技世界的大門,讓學生在前沿知識的滋養下,不斷挖掘自身潛能。

全新亮相的米德學院Meta Academy,更是將前沿教育理念發揮到極致。學院名稱 “Meta” 源自希臘語,意為 “薈萃”,象征其匯聚多學科精華;在英語中,“Meta” 還蘊含 “元” 的哲學內涵,鼓勵學生超越表層知識,探索學科背后的深層邏輯,培養批判性思維與創新能力,以適應未來社會的需求。

目前,米德學院配備了舞蹈、合唱、擊劍、STEM、美術、地理、烹飪等多學科功能室,為學生提供沉浸式學習場景。課程體系上,以華外同文 “更中國、更世界” 的 EIC 課程為藍本,融合國家課程、校本課程及 IB 體系,同時整合粵港澳大灣區高校資源,開發了 AI 課程、財商課程、PBL 跨學科課程等前沿內容,形成獨具特色的 META 課程體系。

“通過米德學院,我們將積極運用人工智能賦能老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探索人才培養的新途徑,把我校‘啟發潛能、培育全人’的理念落到實處,培養卓爾不群的優秀人才。” 活動上,華外同文黨支部書記、總校長朱子平表示,為激勵學生追求卓越,米德學院將設立特色獎學金,引領和激勵學生創新創造,敢于挑戰自我,超越自我,實現人生價值的最大化。

下午,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王晉年以《借我一雙慧眼:遙感 —— 感知地球的 “千里眼”》為題,生動呈現了科技與人文的跨界融合。這場講座與華外同文 “更中國 更世界” 的辦學特色與遙感科技的全球性、前瞻性不謀而合。

作為廣州市首批國際教育窗口示范學校,華外同文長期以科技素養課程為抓手,開設人工智能、機器人編程、3D 設計等特色課程,并通過 “世界課堂” 拓展學生國際視野。王晉年院士的講座進一步激發了學生對航天科技的興趣,帶來一場科學與人文交融的視聽盛宴。

(二)多元文化綻芳華,勾勒特色教育新畫卷

午后至傍晚的嘉年華活動,充滿了歡聲笑語,成為校友、師生與家長溝通交流、共敘深厚情誼的溫馨舞臺。校友返校、攤展活動等環節,生動展現了華外同文 “尊重、信任、樂觀、關懷” 的校園育人文化。不同年級、不同背景的人們相聚于此,在互動中感受著校園文化的魅力,傳承著學校的精神內涵。

晚上 7 時,十周年發展大會正式開啟。大會伊始,廣東省民辦教育協會會長,廣東省教育廳原黨組成員、巡視員趙康發表致辭,高度贊揚華外同文外國語學校自建校以來堅持的“更中國 更世界” 的辦學特色,指出學校在傳承中華文化精髓與擁抱全球文明的道路上,開創了一條獨具特色的辦學之路。華外十年,不僅開創了一系列令人矚目的辦學成果,更是一幅幅中國基礎教育國際化探索的生動畫卷。

復旦大學知名學者、特邀主持人蔣昌建與師生及校友主持人共同登臺,以雙語形式串聯全程,鮮明地凸顯了學校 “雙語教育” 與 “國際化窗口” 的定位。

國樂藝術家、華外“方錦龍|國樂傳習舘”館長方錦龍帶來了琵琶獨奏《玄鳥》,演奏中,音符時而如潺潺溪流,細膩溫婉;時而似滾滾驚雷,氣勢磅礴,每一個音符都仿佛在訴說著千年的故事,讓觀眾深深領略到傳統音樂的深厚底蘊與無窮魅力。方錦龍的精湛表演,見證了傳統基因的當代表達,彰顯出華外同文“更中國 更世界”的胸懷;舞臺劇《榮耀初啟》《榮耀煥彩》《榮耀綻放》依次上演,通過 “追夢少年” 的成長歷程,巧妙地隱喻了華外同文十年育人的核心邏輯:從激發個體潛能,到歷經團隊協作的磨煉,最終塑造出 “全面發展、特長突出” 的時代新人。

當晚,精彩節目目不暇接,傳統與現代交相輝映,中外文化深度融合,而華外同文在教育創新領域同樣成果斐然。在 2024 年,華外同文以 “AI 開啟未來” 為核心教育關鍵詞,前面推行系統化的人工智能課程:針對低年級學生,通過圖形化編程啟蒙科技思維,高年級學生則通過設計開發 “智能臺燈”“迎賓機器人” 等實踐項目,進行深度創新探索。這一舉措,不僅體現了科技與人文在華外同文教育中的完美融合,也為學生繪制出一幅多元文化交織、傳統智慧與現代科技相得益彰的教育畫卷。

(三)優課強師筑根基,夯實教育創新新底盤

大會特別設置的 “榮耀訪談” 環節,首任校長陳澤芳、創校教師及學生代表紛紛登臺,分享那些珍貴的 “起點故事”。陳澤芳校長深情回憶建校初期 “以愛為先” 的教育點滴,有力地印證了華外同文 “孩子先于內容,愛先于一切” 的初心。

語文教師陳俊思創新性地將 IB 理念融入國家課程,帶領學生用英文撰寫現代文學論文并取得優異成績,充分體現了華外同文 “中外融合” 課程的創新價值。華外同文構建了多元課程體系,開設 200 余門選修課,覆蓋體育、藝術、科技等多個領域,還與林丹、謝杏芳、焦劉洋等世界冠軍合作開設專項課程。晚會中,啦啦隊、武術隊、街舞隊等共同帶來的《活力無限》表演,以及羽毛球校隊在 “超級丹” 教練團隊指導下屢獲佳績,都充分印證了華外同文 “身心健康是全面發展基礎” 的教育共識。

家長代表彭儀與陳林在訪談中真誠分享了選擇華外同文的緣由,正是華外同文 “更中國,更世界” 的辦學定位深深吸引了他們。彭儀提到,女兒在華外同文從內向怯懦變得自信且具備領導力,這得益于學校 “以生命影響生命” 的教育實踐。陳林則強調,華外同文豐富的 PBL 項目、國際競賽及 “世界課堂” 研學活動,為孩子開拓了廣闊的全球視野。華外同文特色的家校協同育人機制,通過家長成長學院、家校生三方會談等形式,讓家長深度參與到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形成了家校共育的強大合力,為教育創新筑牢根基。

從 2015 年創校時懷揣 “更中國,更世界” 的初心,到如今成長為大灣區教育創新的標桿,華外同文外國語學校用十年時間充分證明了民辦教育的蓬勃活力與重要價值。

這場以 “榮耀” 為名的校慶盛會,不僅是對十年辦學成果的總結,更是華外同文在 AI 智能時代教育理念的全面展示:傳統與現代在這里交融,個體與團隊共同成長,學校與社會緊密聯動。

展望下一個十年,華外同文將繼續秉持教育初心,深耕細作,以 AI 技術為驅動,不斷創新教育模式,提升教育質量,為實現 “更中國,更世界” 的教育夢想,培育出更多適應 AI 時代需求、“有價值、有能力、有責任” 的棟梁之材,引領民辦教育在新時代的發展潮流,為推動教育現代化貢獻更多積極力量。


標簽:

精彩閱讀

今年首發ETF吸引37家私募機構旗下50只產品搶籌

10余家公募基金公司開啟“春招”

私募量化指增策略迎開門紅 渠道認購熱度上升

迎接人工智能浪潮 公募招聘瞄準科技人才

華商基金童立:科技創新與新質生產力是全年重點關注方向

一抹中國紅|天 · 地 · 人的傳奇

守護國家糧食安全 云南解化全力推進春肥保供穩價

揚州大學直播稻技術:智能農機一次性完成耕播

氣候智慧林業:致力緩解全球變暖進程

科技助力古籍“藏”與“用” 卷帙遺韻 古籍修復獲新生

克里蒂弗:做光伏板的“好醫生”

DeepSeek攪動寒假作業,基礎教育與AI如何磨合?

濟“蛇年”開局韌性狂飆 關稅沖擊下彰顯強勁信號

云南祿豐發現蜥腳型類恐龍又一新種

中國銀聯參與2025年“跟著電影游中國”啟動儀式 以支付之力助力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

南海發現方頭魚新物種

中國多地競相打造“人工智能之城”

山水間的極致利器——探訪“綜合極端條件實驗裝置”之氦3制冷機

中國人形機器人產業“加速跑”

全球科技公司競相推出新款人工智能模型

小心AI伴侶背后的“溫柔陷阱”

DeepSeek成功的底層邏輯及產業影響

新AI模型助力預測 急性肝損傷惡化風險

《鄉脈·AI村晚》開播 AI賦能鄉村振興新篇章

我們能為人工智能超預期進化做些什么

我國科學家實現“雙環路”腦機“互學習”新突破

把握“人工智能+消費”新機遇

眾多產業行業與DeepSeek“聯姻結對”,將為我們帶來什么?

“數字人直播”能躺著賺錢?

江蘇蘇州:“以智為用”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

從“替代人”到“助力人” 人形機器人或迎“量產元年”

微信測試接入DeepSeek生態圈持續擴大

擁抱人工智能變革新機遇

我國科學家創制“精準治療”技術助鋰電池“起死回生”

敲除這兩個基因 作物將更好抵御寄生植物

三星Galaxy S25系列品鑒會在北京舉行

國家公共數據資源登記平臺即將上線試運行

AI大模型驅動固態電池研發效率提升

人形機器人產業崛起 上市公司加速入局

從工業場景到生活服務 人形機器人產業鏈“百花齊放”

國內首個!AI兒科醫生正式“上崗”

大模型競賽持續 應用場景向深向實

充分發揮數據要素在我國金融發展中的促進作用

打造更多數據應用場景,有關部門這樣發力

專家提醒:大眾不要被AI“技術流”裹挾

網絡零售蓬勃之勢 彰顯消費新“熱”力

大模型加速賦能千行百業

2025年深圳網上年貨節網絡零售額約958億元

為“疆”來,也為將來——百位銀齡教師的“第二人生”

節后旅游市場熱度不減 錯峰游火熱

關系1.7億人的住房公積金!這筆錢更好用了

花粉過敏高發季來了!專家:提前2到4周開始用藥預防

新學期來了!體育活動怎么這么熱?

文旅有新事:小城博物館創造文旅新“驚艷”

破浪前行風帆勁丨“綠”意盎然 “新”意不斷 縣域經濟厚實我國經濟“底盤”

香港公屋一般申請者輪候時間降至5.3年

母嬰室與無障礙衛生間共用 如何告別“身份混淆”?

文化中國行丨二十四節氣·雨水 好雨知時節 當春乃發生

“金貓”成年輕人投資新寵

創新共融:百雀羚攜手北京同仁堂開啟新篇章

高端商場業績承壓 破局之路在何方?

羽絨服產業打好創新牌

潮流穿搭愛上“氛圍感”

小心!常穿厚底雪地靴很傷腳

新消費觀察|從“小眾”到“大眾”,國產滑雪服邁向高端化

線上增長見頂 淘品牌轉戰線下

2025年游戲圈:頂級IP回歸 國產大作蓄勢待發

“新質”成就“國貨之光”

一汽-大眾“陳彬速度”引領變革 燃油車份額逆勢增長

北汽藍谷更名 聚焦主業布局長遠發展

攤牌了!最高優惠4.5萬元,北京現代入局“一口價”策略

盧放:嵐圖2025年全品類車型搭載華為乾崑智駕

更快更省更有力,寶馬“駕控超級大腦”完成巔峰性能測試

構建新能源車全球領導力

中國新能源汽車賦能全球綠色交通發展

科技助陣,緩解春運充電焦慮

2025年,車企將“花式開卷”?

蒙牛乳業商譽減值 不影響核心盈利和股東分紅

不只有國補還有省補市補 新一輪以舊換新多地多重buff拉滿

輕量化金飾走俏 上市公司創新驅動業態升級

以舊換新促家電消費回暖

聚疆共創攜手建設兵團開啟跨境合作新篇章

多地公布2024"經濟成績單" "GDP萬億城市"再擴容

“一吒難求” 千億級IP經濟賽道崛起

多地優化住房公積金政策 有力支持購房消費

北交所公司融資總額超540億 專精特新企業迎利好

非遺催生“月圓經濟”新樣態

數字人民幣為消費添動力

“新年看新房”:北京平谷助力市民實現安居夢

“哪吒”出海 好的翻譯也是創造

青年志愿者護航老人孩子“反向探親”

春暖花開農事忙 希望的田野上奏響鄉村振興“活力樂章”

云南大力促進中藥材產業高質量發展

“陜農優品”抱團拓展江蘇市場

3.69億人次!1月份全國鐵路旅客發送量同比增長12.1%

雅萬高鐵累計發送旅客突破800萬人次

一口氣做20個俯臥撐后“肺炸了”?這種病,瘦高人群要小心

新現象、新活力、新發展奏響古村新韻 傳統村落做強“文旅+”品牌

時令春菜“搶鮮”上市豐富各地“菜籃子” 市民品嘗“春天的味道”

我國科學家在高溫超導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春花爛漫、候鳥北遷 “賞花+文旅”吹熱“美麗經濟”一池春水

可可西里,英雄從未離開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推廣青少年冰雪運動 雪場里的體育課

新疆各地接羔育幼忙 多部門為牧民增收重要支柱產業?“保駕護航”

大美濕地入畫來——解鎖新疆濕地生態密碼

“這是一條致富路”

喝蘇打水能降尿酸……是真是假?|謠言終結站

開學必讀:運動護眼強身,為學習加分! | 科普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