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要聞 >

“育兒禮包”持續升級!相關制度如何更完善?

2025-03-21 16:41:17    來源:央視網

來源標題:“育兒禮包”持續升級!相關制度如何更完善?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提出“加大生育養育保障力度”,具體措施包括研究建立育兒補貼制度;實施兒科服務年行動,加大兒科服務供給等。

目前已至少有23個城市探索實施了育兒補貼措施。其中,內蒙古呼和浩特推出的育兒補貼細則“一孩1萬,二孩5萬,三孩10萬”沖上熱搜,引發廣泛關注。

從國家到地方,為何推出“育兒禮包”?相關制度如何更加完善?

01

呼和浩特:育兒補貼力度高

呼和浩特并不是第一個發放育兒補貼的城市,但其補貼力度之高,引發熱議。而且呼和浩特不僅補貼二孩、三孩,一孩也被納入育兒補貼范圍。

呼和浩特發布的育兒補貼細則規定:生育一孩一次性發放育兒補貼1萬元;生育二孩發放育兒補貼5萬元,按照每年1萬元發放,直至孩子5周歲;生育三孩及以上發放育兒補貼10萬元,按照每年1萬元發放,直至孩子10周歲。

呼和浩特市的實施細則對領取育兒補貼的資格有明確規定,除了符合法定生育條件之外,夫妻雙方戶籍地均為呼和浩特市或一方戶籍地為呼和浩特市,在呼和浩特市居住、工作、生活,要求人、房、戶一致,且新生兒首次落戶在呼和浩特市,時間為2025年3月1日之后(含3月1日)合法生育的家庭。

補貼政策落地不到一周,當地育兒補貼信息系統顯示,已有417戶家庭提交了申請,等待信息確認。呼和浩特市衛生健康委員會人口老齡科科長張洪民表示,第一批通過審核的家庭將會在7月份領取到補貼。

對于育兒補貼的發放,呼和浩特市采取分年度、分批次發放的方式。呼和浩特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副主任楊鐘表示,這種發放方式可以減輕政策落地給地方財政帶來壓力,更加科學合理地使用資金。

除了育兒補貼,呼和浩特在教育、醫療等方面也有配套部署:在義務教育階段二孩入學“幼隨長走”“就近擇優”,三孩及以上孩子入學可在呼和浩特全市自由選擇;在呼和浩特市出生的新生兒享受耳聾基因、遺傳代謝病和安全用藥免費篩查;為入托的0—3歲幼兒家庭每年發放600元托育機構照護補貼……

數據顯示,2023年,呼和浩特市出生人口2萬人,出生率為5.58‰;死亡人口2.27萬人,死亡率為6.34‰;人口自然增長率為-0.76‰。2024年,呼和浩特全市地區生產總值4107.1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1%;呼和浩特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254.8億元,同口徑增長7.8%。經濟的增長為高額補貼提供了財政保障。

呼和浩特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副主任楊鐘表示,預期通過政策落地,2025年度在呼和浩特市落戶的新出生人口數在2024年度的基礎上增長5%以上,“希望能夠幫助家庭分擔育兒成本,減輕因為經濟壓力所產生的生育顧慮,同時我們想通過育兒津貼的發放,刺激育兒消費需求。”

02

為何促生育?

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24年年末全國人口140828萬人,比上年末減少139萬人。2024年全年出生人口954萬人,人口出生率為6.77‰;死亡人口1093萬人,人口死亡率為7.76‰;人口自然增長率為-0.99‰。

△2024年年末人口數及其構成 來源:國家統計局官網

值得注意的是,我國出生人口自2017年至2023年已連續七年下降,2024年出生人口較2023年增加了52萬人。

國家統計局人口和就業統計司司長王萍萍指出,2024年出生人口回升,主要受近幾年生育意愿累積、各地生育支持政策逐漸落實以及龍年生肖偏好等因素影響,但也要看到育齡婦女特別是生育旺盛期育齡婦女仍在減少,對我國下階段出生人口依然存在影響。

人是消費的主體,也是生產、創新的主體,更是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的重要支撐。這些年,各地紛紛推出優惠政策,掀起“搶人大戰”,或提供住房補貼,或推出創業扶持計劃,或放寬落戶政策……目的都是吸引高校畢業生、高質量人才留在當地,進而促進當地經濟高質量發展。

“搶人才”搶的是存量,如果我國長期維持低生育率,“搶人才”難度變大。因此我國需不斷完善生育政策體系,進一步提高生育服務水平,降低生育、養育、教育成本,讓更多人“想生、能生、敢生”,以應對人口負增長。

03

從國家到地方:“真金白銀”促生育

近年來,我國生育政策經歷了多次調整,從2013年的“單獨二孩”到2015年的“全面兩孩”,再到2021年的“三孩政策”。生育政策逐步放開,但不少育齡人群感慨“生不起、養不起”。

國家層面,相關政策陸續出臺。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建立生育支持政策體系,降低生育、養育、教育成本”。

2024年10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體系推動建設生育友好型社會的若干措施》,提出推動建設生育友好型社會的具體措施,包括完善生育休假制度、建立生育補貼制度、增加普惠托育服務供給、加強住房支持政策等。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制定促進生育政策,發放育兒補貼,大力發展托幼一體服務,增加普惠托育服務供給”。此外,政府工作報告還提出“逐步推行免費學前教育”。這些都是解決“帶娃難”痛點的重要舉措。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國家衛健委主任雷海潮表示,今年將發放育兒補貼,國家衛健委正在會同有關部門,起草相關的育兒補貼的操作方案。

地方層面,從生育補貼到住房優惠,再到托育服務……一系列生育支持政策正在加速落地,具體措施也在不斷探索中。

推出“真金白銀”的生育補貼。除了呼和浩特,多地發布生育補貼相關政策,覆蓋人群略有區別,有的地方補貼二孩和三孩家庭,有的地方將一孩也納入補貼范圍。

中國人民大學人口與健康學院副院長楊凡表示,無論是學界還是社會、政府部門都有一定的共識,生育補貼應該覆蓋到一孩家庭,“現在更多地方主要補貼二孩和三孩家庭,原因是體量相對較小,財政壓力不會一下子變得很大。目前這種循序漸進的做法是對的,先補貼二孩、三孩家庭,再擴展到一孩家庭。”

延長生育相關假期。近年來,多地明確提出延長婚假、產假等。2021年9月,山西修訂《山西省人口和計劃生育條例》,明確婚假30天,符合政策生育獎勵延長產假60天,男方護理假15天,子女不滿3周歲每年育兒假15天。

推出購房優惠政策。2024年11月,湖北武漢市印發文件,從發布日起到2025年3月31日止,在武漢市新城區(含長江新區)購買新建商品住房的,此前符合國家生育政策已生育二孩、三孩的本市戶籍家庭,分別一次性給予6萬元、12萬元的購房補貼;文件發布后生育二孩、三孩的家庭,可一次性享受同等補貼,購房時限延至2026年3月31日。2024年,北京發布的《關于進一步優化調整本市房地產相關政策的通知》提出,“對二孩及以上本市戶籍居民家庭購買商品住房,申請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的,可貸款額度上浮40萬元。”

加大托育服務供給。山東、四川等地明確支持幼兒園招收2歲至3歲幼兒,推動托幼一體化發展。其中,山東計劃到今年底提供托位10萬個左右。截至2024年9月19日,浙江省杭州市嬰幼兒照護服務機構1537家,總托位數達5.9萬個,每千人口擁有3歲以下嬰幼兒托位數達到4.7個,提前實現杭州市“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

營造生育友好工作環境。2024年底,上海印發《關于開展“生育友好崗”就業模式試點工作的通知》,提出支持用人單位將工作時間可彈性安排、工作方式靈活、工作環境友好的崗位設置為“生育友好崗”,原則上提供給對12周歲以下兒童負有撫養義務的勞動者。今年3月16日舉行的成都春季大型人才招聘會,首次提供“生育友好崗”崗位。

04

生育友好,還需多方發力

促生育措施效果如何?

以湖北省天門市為例,2023年9月,天門出臺《關于鼓勵生育的五條政策措施》。2024年初,天門將“五條政策”細化為“七條意見”,通過發放育兒補貼、提供托育服務、強化住房保障等措施,提高居民生育意愿。

△天門鼓勵生育政策補助明細表

政策帶來的效果很明顯。2024年,天門市出生7217人,同比增長17%,出生人口數量8年來首次“由降轉增”。7217名新生兒中,有3653人為二孩或三孩,占比超50%。

當然,不同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有差異。比如天門等中小城市,生活成本相對較低,通過發放補貼等措施,促生育措施效果明顯。而在一些大城市,即使有生育補貼,也較難覆蓋生活成本。

而且,各地生育補貼還要兼顧財政負擔可行性,具體金額和發放方式要視當地財政情況而定。發放方式是一次性發還是按月發,各有利弊。一次性發放,行政成本較低,老百姓的獲得感強,因為數字很可觀,但地方財政壓力較大;按月發放的好處是財政壓力較低,而且有些孩子的狀況會變化,按月發放會更精準。

除了經濟壓力,社會觀念的改變也是影響生育的重要因素。過去,養兒防老是天經地義的事,而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再把生孩子當成一個“必選項”。要讓年輕人想生育、愿意生育,國家不僅需要在政策上發力,更需要在觀念上引導。如何讓年輕人感受到生娃幸福,也是一個長期命題。

中國人口發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史毅表示,生育的問題不僅僅是個人選擇的問題,還涉及家庭成員、社會環境以及用人單位等。生育友好,不僅是針對生的友好或育的友好,還涉及對婚的友好,對養的友好等。

養育孩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真正解決生育難題,建設生育友好型社會,需要個人、家庭、政府以及社會的共同努力,打造更加友好的生育環境,減輕育兒焦慮,提升育兒幸福感。

標簽:

精彩閱讀

首屆百雀羚AIGC大賽:?應時代浪潮 鑄美學新章

拉芳重回營銷戰

春日踏青帶動戶外用品熱銷!輕便帳篷、充氣沙發、鈦金屬茶杯受青睞

加速下沉 縣域用戶成二奢消費新客群

女性內衣選購小妙招:先看“安全身份證”

遼寧紡織服裝“鏈”動全球產業對接大會舉辦

上海首店經濟“開門紅” 首發大秀精彩紛呈

LVMH集團CEO之子將執掌Loro Piana

1.9億美元!“醫美茅”愛美客大手筆收購競品

哪吒的黑眼圈 還可以搶救下

土地收儲工作加速助力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

海南商業航天發射場具備雙工位發射能力

寧夏中寧:塞上江南“杞”新篇

三方共建新疆辣椒機械化技術研究平臺

端穩“肉盤子” “湘”味進萬家

我國最大的新疆耐鹽堿微生物資源庫創建

打好“科技+政策”組合拳,激發城鄉發展新活力

文旅產業如何變流量為“留量”

點燃餐飲熱情 消費券助力上海“春日經濟”升溫

立足專業領域、一館一特色!高校博物館也很值得逛

陜西:氣象“哨兵”護“金果”

記者體驗:上海菜市場“代炒菜”服務火爆

合肥:硬核舉措護航產業“起飛”

西部生態“加減法”咋運算?

江蘇:增強農業科技裝備支撐能力

四川首個省級科技政務服務垂直大模型上線

深圳出臺具身智能機器人產業發展行動計劃

江蘇首部海岸帶及海洋空間規劃發布

河南延長靈活就業人員2024年度養老保險繳費期限

今年海南將新建6個省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

小心,睡前5個壞習慣偷走腎臟健康 | 世界腎臟日

投資于人,合肥實現“萬億GDP+千萬人口”雙突破

重慶民營經濟向“新”攀“高”大有可為

各地春管向“新”而行生機勃勃 科技助力“慧”好“春耕圖”

活力中國調研行丨未來已來 “智駕”給汽車產業帶來哪些變化?

縣域商業換新“顏”!工業品快速“下鄉”特色農產品“進城”更暢通

今年春招,就業形勢有何變化?

吃荸薺只要削皮就行了?真相并非如此!

“多增多補+冬增多補” 非常規天然氣開采專項獎補新政策來了

聽!唱進“哪吒”電影的侗族大歌

心聲遞兩會| 趙倬:中醫守正創新的踐行者與領航者

國興茶昌:普洱貢茶傳人李興昌的匠心獨運與家國情懷

引領中國式現代化新航程:袁勤生與中國智慧的世界貢獻

胡翠娥:以禮樂為魂,共繪文化強國新篇章

西屋WX2 Pro熱水器:智能恒溫,舒適生活的新選擇

人保車險-車內天窗使用禁忌你知道幾條?

朱雀智創:以“沖突·對話·共生”重塑高端紡織未來

堅定不移推進國企混改,助力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中科海勢董事長段宇晶:緊跟“十五五”規劃,共筑企業創新新高地

輕松實現比特幣定投:Bit交易所云算力挖礦,穩定獲利的新選擇

服務無小事,金融守初心 ——民生銀行廣州分行上門服務篇

開拓大健康市場市場,星寶健強誠邀合作伙伴

2025全國兩會《兩會會客廳》 | 專訪中企貿反傳打假執委會主席張琛華

三太子食品攜手全國經銷商助力《哪吒2》登頂 公益觀影掀國漫國貨聯動熱潮

編程貓攜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起AI Day:以普惠與精英化雙軌推動全球人工智能教育變革

斷層領先的洗地機頂配機皇 石頭A30 Pro Steam首銷3299元

康師傅推出決明子大麥飲&枸杞菊花茶!重新定義中式養生茶

2025思凱樂北京昌平-延壽越野挑戰賽新聞發布會召開

三星電子獲Spikes Asia 2025年度廣告主獎

全國人大代表孫東偉建議:鼓勵更多民營企業參與鄉村產業振興

回暖!本周末北方進入升溫“快車道”,華北等地或暖如4月

AI應用火爆,拉動人工智能行業寫字樓租賃需求

西部能源“奔涌”背后,清潔能源基地如何“火力全開”?

黃河累計開河188.6千米 開河過程總體平穩

西藏定日受地震影響災區學校開學 1400余名學生到定日縣城就學

月活過億App超七成接入AI

電影院咖啡館開不少 “城里人”愛往縣城跑→

南方持續陰雨回溫乏力 北方晴朗升溫多地或創氣溫新高

沃野逐春光——各地有序推進春耕備耕掃描

透過指數看變化 政策效應正在電商物流領域持續顯現

骨科機器人手術“精準到毫米”

國產手術機器人:從“跟跑”到“并跑”

從藍圖到實景,低空經濟蓬勃發展

智領潮頭興未來

全球首次!人形機器人將與人類一起跑“半馬”

全球首個人形機器人“半馬”將在京舉辦

月活過億App超七成接入AI

兩會新華解碼|具身智能如何走向未來?

人形機器人協同作業 “靈巧手”絲滑操作

中國科技力量精彩亮相世界移動通信大會

數智賦能:讓生活“一鍵升級”

科技金融加速光子產業騰飛

DeepSeek開啟AI新時代,應完善大模型安全治理

“AI醫生”未來將應用于哪些場景?

DNA“時光機”回溯南極生態之變

“人工智能+”:硬核科技加速走進產業競技場

半導體行業并購潮涌 企業加速構建新優勢

“人工智能+”:硬核科技加速走進產業競技場

苗偉代表:推動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鐘錚代表:布局協作型機器人 加快人形機器人研發

從藍圖到實景,低空經濟蓬勃發展

國產手術機器人:從“跟跑”到“并跑”

科技+電影,好戲還在后頭

讓科技供給與產業需求“雙向奔赴”

旭華科技首創曲面石墨烯技術 實現低成本量產化

人形機器人邁向群體智能 產業鏈公司積極助力技術落地

多地競逐具身智能賽道 政策與資金同步發力

人工智能終端產品加快落地 有望催生萬億元級藍海市場

中國牽頭制定養老機器人國際標準

人工智能人才成“香餑餑” 企業紛紛亮出高薪“招賢榜”

金價高位回調 趁機購入還是繼續觀望?

功能性護膚成拖累,華熙生物進入業績陣痛期

奢侈品轉向“一城一店”集中化布局

年輕人消費“含金量”提升,黃金市場“小而美”產品熱銷

國產運動品牌加速“出海”布局

聘任前歐萊雅高管,貝泰妮尋業績突破口

黃金價格下跌 該出手嗎?

遠離網絡購物陷阱 牢記“三不”原則